鄭許市域鐵路項目
信息化創新應用成果總結
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
第一章 項目概況及項目重難點分析
1.1 項目概況
鄭許市域鐵路工程(許昌段)北端起于鄭州、許昌市界,南端止于許昌東站。鐵路等級:市域鐵路,設計時速:120km/h。本標段位于河南省許昌市境內,起止里程:CK49+448~CK83+141.2,線路全長33.78km。主要工程量:高架線長27.823km、地面線長1.941km、地下線長4.016km,設站11座,其中高架站9座,地下站2座,平均站間距約3.6km,設梅莊停車場1段,在潁川大道站、永興東路站附近設主變2座。并負責預制和架設箱梁758孔;本標段范圍內的軌道工程,四電、設備安裝及裝飾裝修工程。鄭許市域鐵路施工總平面圖如圖1-1所示。
圖1-1 鄭許市域鐵路施工總平面圖
Fig.1-1 Zheng Xucheng Metropolitan Railway Construction Plan
1.2項目重難點分析
(1)項目投資大,成本控制難度高
鄭許段投資106億元,成本控制任務重,稍有偏差就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浪費,給企業帶來嚴重隨時,因此成本控制成為整個項目的重中之重,通過應用BIM技術,能夠在項目前期對成本進行更為精確的估算,在項目中期有更為準確的控制。
整個拆遷范圍廣,道路遷改等工作做,應用BIM技術對道路、管線遷改做詳細的方案設計,拿出最為合理的遷改方案,減少項目投資浪費。
(2)參建部門多,協同管理困難
該項目指揮部下屬七個項目經理部,第一項目經理部負責兩個地下站及盾構部分,第二項目經理部負責5個高架區間,第三經理部負責2個高架站、4個高架區間及梁場、攪拌站等附屬單位,第四項目經理部負責梅莊停車場,第五項目經理部負責7個高架站,第六項目經理部負責機電安裝部分工程,第七項目經理部負責全線鋪軌工程。
(3)工藝工法復雜工程難度高
在該項目中,有明挖、盾構、高架,技術難度高,下穿鄭萬高鐵,上跨雙洎河、京港澳高速公路,工藝工法牽涉較多,相對復雜,在本項目中對個重點工藝工法如橋梁樁基模擬、節段梁拼裝工藝,節段拼裝制作項梁工藝實施模擬,進行可視化交底,詳細的闡述了功法的施工順序及施工要點,提高了施工效率。
對盾構區間管片智能化設計,大大提高了設計效率,減少了設計錯誤,保證了施工的順利快速進行。
(4)工期緊,任務重進度、質量、安全管理要求高;
該項目整個工期約40個月,要完成全線通車,任務重,工期緊,對進度、質量、安全管理要求高,采用BIM綜合管理平臺能夠實現信息化管理,對進度、質量、安全全面控制,施工過程資料繁多,信息來往交叉頻繁,采用BIM平臺技術保證了管理的科學性,提高了管理效率。
(5)涵蓋專業廣
軌道交通工程涵蓋專業廣,包含建筑、結構、暖通、水道、電氣、FAS、BAS、綜合監控、軌道、通信及信號等,專業之間交叉多,碰撞多,采用BIM技術能夠減少施工過程中的管線碰撞,降低投資,縮短施工工期。
為了確保施工質量和工程進度,特引進BIM技術,提高鄭許市域鐵路指揮部基于BIM技術的項目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集團BIM應用技術和管理能力,形成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競爭優勢;實現項目從前期到竣工全過程的BIM技術,實現基于BIM的數字化建造和管理,通過BIM技術應用,配合本項目實現項目建設全面創優目標。
第二章 軟硬件配置
2.1 軟硬件設施配備
2.1.1 項目軟件配置
表2-1 本項目所用軟件類型及軟件名稱概況
序號 |
軟件類型 |
軟件名稱 |
1 |
三維建模軟件 |
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 |
2 |
REVIT |
|
3 |
模型整合平臺 |
中昌綜合管理平臺 |
4 |
碰撞檢查軟件 |
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 |
5 |
施工模擬軟件 |
Navigator |
6 |
二維繪圖軟件 |
Autodesk Autocad |
7 |
模型瀏覽、協同軟件 |
中昌綜合管理平臺、ProjectWise |
8 |
三維動畫制作 |
Lumion、LumionRT |
9 |
文檔生成軟件 |
Microsoft office |
10 |
文檔演示軟件 |
Microsoft PowerPoint |
11 |
BIM應用管理平臺 |
中昌綜合管理平臺 |
12 |
工程算量軟件 |
QTM |
13 |
VR漫游 |
UE4 |
14 |
基礎應用 |
MicroStation |
15 |
實景建模軟件 |
Context Capture |
16 |
鋼筋建模軟件 |
prostructures |
17 |
區間建模軟件 |
powercivil |
18 |
生產管控軟件 |
北京中昌梁生產場管控平臺 |
本項目中共涉及軟件18種(如表2-1所示),其中建模軟件5種,這5種軟件分別用來完成區間、車站主體、鋼筋、實景等建模工作,建模完成后將模型裝至其他軟件,進行二次整理,生成如圖片、可操作的三維模型、動畫等,完成可視化交底、工藝工法模擬、場地布置等應用工作。建模工作完成后,將模型加載至綜合管理平臺及梁場生產管控平臺即可實現整個項目的進度、質量、安全等管理。
在項目中重點應用的軟件為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該軟件在曲線工程里能夠更加準確的表現建筑外觀,而傳統的revit等其他建模軟件在表現能力上相對較弱,操作較為復雜。同時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建成的模型比較小,在綜合管理平臺上加載方便,特別是基于B/S架構的綜合管理平臺,平臺對網速依賴較為嚴重,加上當前國內模型輕量化技術較為落后,ABD此時優點更為突出。
表2-2 本項目所用服務器配置情況
序號 |
硬件名稱 |
配置 |
型號 |
數量 |
1 |
服務器 |
|
Dell R730 |
3 |
2 |
CPU |
Intel E5-2620 V3 兩顆 |
|
|
3 |
內存 |
128G RDIMM 內存 |
|
|
4 |
硬盤 |
2TB 7.5K RPM NLSAS硬盤 八顆 |
|
|
5 |
磁盤陣列卡 |
2GB 12Gbp/s SAS PCI-E RAID |
|
|
6 |
網絡接口 |
≥4口千兆以太網口適配器iDRAC企業版激活 |
|
|
7 |
路由器 |
|
H3C NS-SecPath F100-A-G-AC |
1 |
8 |
控制端口 |
≥2個MIM插槽 |
|
|
9 |
交換機 |
|
華為S1700-52GFR-4P-AC高速交換機 |
1 |
10 |
存儲器 |
|
DELL SCV2000 SAS 存儲器 |
1 |
11 |
硬盤 |
2TB NLSAS 6GB 3.5寸 7.2K RPM 熱插拔硬盤(共12塊) |
|
|
12 |
冗余電源 |
≥600瓦 |
|
|
13 |
光纖子卡 |
選擇存儲器需要在服務器上加配光纖子卡 |
|
|
14 |
終端臺式機 |
|
Dell Optiplex |
8 |
15 |
處理器 |
Intel i5 7500或以上級別處理器 |
|
|
16 |
內存 |
≥16G 內存 |
|
|
17 |
硬盤 |
1TB或以上硬盤 |
|
|
18 |
顯卡 |
4G顯存,獨立顯卡 |
|
|
19 |
移動PAD |
移動PAD |
Microsoft Surface Pro 5 |
2 |
20 |
操作系統 |
Windows Server 2014或更高版本 COEM版本 |
|
|
21 |
機柜 |
600*1000*2000 mm |
圖騰 |
1 |
2.1.2 項目硬件配置
BIM綜合管理平臺的運營數據具有數據量大、數據種類多、實時性強、數據所蘊藏的價值大等特點。同時,還需要在合理時間范圍內完成對如此海量數據的擷取、處理、整理以及管理。鑒于以上特點,在該項目設置如表2-2所示服務器配置:
2.2 人才配置
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BIM實施參與人員47人,其中中高級職稱人員22人,該部分人員大都有一定的BIM應用基礎,能夠對軟件進行基本的操作,對綜合管理平臺工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并有熟練的工程施工經驗。
工程指揮部參與人員8人,各項目經理部參與人員各1人,BIM技術咨詢公司直接參與15人,平臺軟件開發人員32人。
參與分為兩個維度,分別是軟件及BIM應用及平臺級BIM應用,軟件級平臺應用主要是在建模軟件的基礎上直接實施應用,有建模人員完成。平臺及BIM應用主要是通過綜合管理平臺開展應用,由軟件開發人員及應用管理人員實施。
第三章 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
基于互聯網+BIM技術,將參建的6個項目經理部的各個部門業務集成到同一個平臺上管理,實現了單點登錄、協同管理,解決了各部門間原來存在的信息孤島的問題,實現了資源共享。
在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上,形成了以安全質量管理、施工4D進度管理、實名制管理、視頻監控、綠色施工等,一站式、系統化的管理模式,確保了工程管理數據化、信息化,從而為優化和創新項目建設、運營提供新思路。
BIM技術融入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為工程管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數字化、可視化、可量化的管理工具,加強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大大提升管理效率,為鄭許市域鐵路工程信息化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
3.1 平臺開發架構介紹
綜合管理平臺是基于鄭許市域鐵路項目自主研發的一款管理軟件。它有以下特征:
圖3-1 綜合管理平臺登錄界面
Fig.3-1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login interface
圖3-2 綜合管理平臺架構設置
Fig.3-2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architecturesettings
圖3-3 綜合管理平臺主要功能
Fig.3-3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鄭許市于鐵路項目采用B/S架構搭設,極大的方便了用戶的使用和維護,涵蓋了工程施工管理的5大功能12個模塊,工程概況模塊主要用于項目展示,BIM數據管理模塊主要用來對底層數據進行管理,進度管理、安全管理、物資設備臺賬、試驗室數據臺賬主要是用于施工管理,視頻監控、攪拌站管理、環保監控、材料設備管理屬于信息集成,基礎信息管理及系統管理屬于平臺基數數據管理部分。
3.2 平臺功能模塊
圖3-4 綜合管理平臺首頁
Fig.3-4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Homepage
綜合管理平臺的首頁主要分為線路看板、進度看板、標準化工地、項目動態、黨建信息、視頻監控、進度日報、進度月報、安全生產等幾部分組成。
在線路看板里,能夠查詢到線路各個站點、各個區間的進度情況以及工程概況,是最為直接查看項目情況的入口。
進度看板里分為主要部位形象進度情況和重點工程監控情況,通過這兩個入口能夠查看各個車站、區間的進度數據,并能都查看重點工程的進展情況。
標準化工地是用來查看工地的安全質量、環水寶、工程現場圖片的入口,主要用來做信息展示。
項目動態即使反應項目的重大進展,黨建信息為了展示一些重要會議,黨政決策的信息。
在首頁還能夠直接查看重點區域的視頻監控,實時看到工地的現場動態。
進度日報、月報能夠在首頁部分直接進入查看。
3.3 BIM數據管理
BIM數據管理主要是對BIM模型進行管理,并支持在平臺上看,數據管理包括BIM版本管理、BIM模型瀏覽、BIM模型審核、標準化分類、施工區段劃分、關鍵屬性集成等功能。
圖3-5 綜合管理平臺BIM版本管理
Fig.3-5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BIM Version Management
圖3-6 綜合管理平臺BIM模型瀏覽
Fig.3-6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tform BIM model browsing
圖3-7 綜合管理平臺關鍵屬性集成
Fig.3-7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key attribute integration
3.4 4D進度管理
(1)需求調研 基于項目規模大、工期緊張、進度把控困難的特點,對用戶進度管理需求進行深入分析,通過與各分部面對面交流,獲取第一手需求。
(2)管理流程梳理
(3)模型建立
(4)計劃信息輸入
各分部提供進度計劃,進度計劃輸入綜合管理平臺,并對進度計劃進行4D進度模擬。
(5)實際施工信息輸入
各分部每天輸入實際進度,并在模型中選定構件,平臺自動統計工程量,并生成報表,在平臺上可以通過變色模型查看。生成的報表可以推送至管理人員移動端。
(6)信息比對
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進行對比,實時把控工程進度。進度滯后用警示顏色標識,進度超前用正常顏色標識。并統計出進度差異量,便于領導層決策。
(7)報表生成
對以上數據能夠一鍵生成報表,便于檢索。
(8)達到目標
能夠對參照輸入的計劃進度,能夠對進度進行對比,對實際進度進行把控、統計、移動推送等功能。具體實施如下
1)編制總控計劃
總控計劃編制包括選擇單位工程、建立任務、關聯BIM分類、BIM模型綁定、導出計劃、導入計劃、4D施工計劃瀏覽、邏輯檢查、選擇日期模式、表格內容顯示模式等內容。
首先根據需求選擇單位工程,根據單位工程的劃分任務層次,如子單位工程、分部工程等;其次設置子單位及分部任務的開始時間、完工日期,生成計劃(如圖3-8所示):
圖3-8 綜合管理平臺生成計劃
Fig.3-8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generation plan
然后將任務與BIM分類標準關聯,綁定模型,平臺建立的任務和導入的計劃均支持自動綁定和手動綁定。最后就可瀏覽不同分部的計劃任務完成情況,進行任務列表設置,時間設置,點擊播放按鈕,播放時可前進后退進行瀏覽,模型文件可跟隨任務的進行來展示,已進行的本色顯示,正在進行的綠色顯示,未進行的不顯示。選擇任務列表中的任務,列表下方顯示該任務詳情,綁定任務所對應的模型高亮顯示(如圖3-9所示):
圖3-9 綜合管理平臺進度展示
Fig.3-9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progress display
另外可以將平臺生成的計劃導出為.xml格式,在project上可查看導出的計劃,編輯計劃中的任務。也可以直接導入計劃,選擇一個mpp格式的計劃直接導入計劃,直接導入的計劃,導入計劃的任務層次為單位工程時,導入后自動轉換為子單位工程。
2)進度統計及形象進度瀏覽
進度統計是將每階段完成的構件設置在BIM模型中,用BIM模型記錄每階段的施工進度。首先選擇構件完成的時間,然后選擇目標單位工程,打開目標模型文件,根據所選單位工程,展示相應的模型,模型默認顯示為綠色透明,選中的構件顯示紅色(如圖3-10所示):
圖3-10 綜合管理平臺進度統計
Fig.3-10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tform progress statistics
形象進度瀏覽可以瀏覽施工過程中的形象進度。選擇需要查詢構件的施工日期,選擇目標單位工程的模型文件,根據選擇日期和選擇模型,瀏覽進度(如圖3-11所示):
圖3-11 綜合管理平臺形象進度瀏覽
Fig.3-11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tform image progress browsing
3)重點任務監控
重點任務監控可以展示各個分部篩選發布的重點任務。日期時間軸范圍默認顯示三個月。一條刻度線代表一天,紅色刻度表示過去的時間,黑色刻度表示將來的時間,紅黑交界處是當前所處的時間。時間軸顯示的時間范圍可設置,頁面根據設定的總時間段分成5份,可水平移動日期刻度(如圖3-12所示):
圖3-12 綜合管理平臺重點任務監控
Fig.3-12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key task monitoring
另外分部添加或刪除關注的重點任務,并可對任務添加和回復問題,任務數據由進度計劃提供。點擊【發布】后,任務將發布到平臺,其他人員可在重點任務監控頁面看到更新后的任務信息(如圖3-13所示):
圖3-13 綜合管理平臺重點任務列表
Fig.3-13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key task list
3.5 物資管理
物資管理主要是將物資的進銷存臺賬在平臺上進行上傳管理,便于管理查閱,便于數據統計(如圖3-14、3-15、3-16所示):
圖3-14 綜合管理平臺設備管理臺賬查詢
Fig.3-14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equipment management ledger inquiry
圖3-15 綜合管理平臺主材管理臺賬查詢
Fig.3-15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main material management ledger inquiry
圖3-16 綜合管理平臺主材進支存臺賬查詢
Fig.3-16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main material into the supporting account
3.6 試驗室臺帳管理
試驗室臺賬管理主要是將試驗室臺賬上傳至綜合管理平臺,便于管理查閱,數據管理(如圖3-17、3-18、3-19所示):
圖3-17 綜合管理平臺原材料試驗臺賬查詢
Fig.3-17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raw material test ledger inquiry
圖3-18 綜合管理平臺不合格材料試驗臺賬查詢
Fig.3-18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unqualified materials test ledger inquiry
圖3-19 綜合管理平臺試驗儀器設備臺賬查詢
Fig.3-19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test equipment equipment ledger inquiry
3.7 攪拌站信息管理
另外,在土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混凝土是最為重要的材料,其質量決定了整個工程是否能工順利施工、按時完工,對整個工程的安全質量也有著息息相關的影響,混凝土拌和站往往是工程質量的關鍵一環。本文建立混凝土攪拌站信息平臺如圖3-20所示。高效的管理模式不僅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也為施工建設質量提供最基礎的保障。
(1)基于BIM 4D信息平臺的數據采集
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一般需要使用到 C15、C20、C25、C30、C35、C40、C45 等多種標號混凝土,除了混凝土使用強度等級不同之外,對于相同強度等級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其凝結時間,耐腐蝕能力以及抗疲勞能力也有著不同的要求。利用拌和站與BIM 4D 信息化管理平臺,自動完成大量的數據處理與采集工作,并將拌和站混凝土生產數據上傳至平臺,對不同階段混凝土的用量,配合比以及拌和時間提供實時的參考,可有效規避因數據量過大而造成管理人員操作失誤等風險,實現平臺信息化,規范化管理并提升了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2)基于BIM 4D 信息化平臺的拌和站預警系統
預警提示分為初級預警、中級預警、高級預警,不同的報警類型,選擇合適的人員進行發送信息,對拌和站的突發情況做靈活處理。結合BIM 4D 信息化管理平臺上傳的拌和時間、原材料用量、產能分析和原材料用量誤差分析等數據,以及分析原材料誤差分析圖、材料用量分析圖,管理人員與業主以及監理方共同協商做出決策,恢復拌和站的正?;a。
(3)混凝土生產質量的優化
拌和站與BIM 4D信息化管理平臺能有效解決數據采集、數據處理與數據分析等問題。該平臺負責自動統計原材料、實時監控拌和現場、調配混凝土材料等子系統能夠全方位地對混凝土拌和站實現動態監控,基于BIM 4D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拌和站系統能實時向管理人員反應拌和站的工作情況,有效解決了因人為疏漏而引起的混凝土生產質量問題,節約了混凝土生產成本。
(4)提高物料管理水平
混凝土拌和站系統與物料驗收系統的集成可實現物料管控的透明化,防止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出現。提高物料管理水平的同時也為混凝土生產質量提供了保障。
圖3-20 綜合管理平臺攪拌站信息匯總
Fig.3-20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tform mixing station information summary
圖3-21 綜合管理平臺攪拌站預警權限設置
Fig.3-21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mixing station warning permission setting
3.8 環境保護、視頻監控信息集成
圖3-22 綜合管理平臺環測數據查詢
Fig.3-22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loop data query
圖3-23 綜合管理平臺視頻監控查詢
Fig.3-23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video surveillance query
為了便于查看工地施工實時情況,對現場視頻信息、環保監測信息進行集成。對于超標數據予以標紅,更容易辨識。整個系統每10分鐘推送一次數據,將各個站點環保數據推送至綜合管理平臺(如圖3-22所示)。而視頻信息則實時顯示(如圖3-23所示)。便于對現場實時情況進行把控、管理。
(1)應用目標
1)環保檢測數據集成:能夠實時調取工地施工現場環保數據,準確反映施工現場環保情況,準確反映噪聲、顆粒物、溫度等情況。采集環保檢測數據傳輸至綜合管理平臺,并在BIM模型中標注視采集位置,能夠隨時調取需要位置的環保信息。
2)視頻監控數據集成:能夠在綜合管理平臺隨時調取工地任意攝像頭,查看現場情況,并能多屏顯示現場情況。能對11個站及區間100余處重點監控部位實施視頻監控并準確指導每個監控點的模型位置,了解各項安全事故發生原因及經過。
(2)應用過程
1)環保檢測數據集成:采集環保監控數據至綜合管理平臺→在BIM模型中標注相應探測點位置在PC端可隨時查看數據→在模型中顯示相應位置。
2)視頻監控集成:采集攝像頭數據→在綜合管理平臺顯示→顯示相應攝像頭位置→多屏顯示攝像頭情況
(3)應用效果
1)環保檢測數據集成:已集成7個分部檢測數據點,實時監控工地環保情況,能夠實時檢測現場環保境況,響應國家環保號召。
2)視頻監控集成:能夠及時調取現場情況,了解施工狀態,保證安全文明施工
第四章 梁場生產管控平臺
鄭許市域鐵路工程長葛制梁場主要為該工程生產高架橋的箱梁以及為各部門施工提供混凝土。長葛制梁場總體平面布置采用豎列式布置形式,梁場設置制梁臺座60個,制梁區每條生產線布置鋼筋綁扎胎具8套,5條生產線共40個綁扎胎具。梁場最大日產梁2.5榀,月產75榀。采用4臺80T輪胎式起重機實現節段梁在場地內的轉運。梁場供梁范圍為CK49+448至CK83+141.248。辦公生活區設有辦公室、宿舍、食堂和其它輔助性生活設施,以滿足辦公和生活的需要。根據生產需求利用Bentley建模軟件建立相應三維模型以及建立梁場場地模型,通過施工進度模擬軟件對物料堆放選址進行優化,合理的區域劃分和物料堆放方案,能使梁片生產流程最優化,也可避免物料堆放不合理造成的二次運輸。
綜上所述,本次項目體量大,梁場規模大,對梁場生產進度管理及梁信息管理要求高,因此花費時間做需求調研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了充分了解節段梁預制的工藝流程及用戶的業務流程,安排熟悉施工現場的人員提前了解梁節制作工藝及梁場的管理模式,對節段梁預制工藝細節及梁場管理模式有針對性的列出調研提綱。具體調研工作,以產品經理深入現場調研為主,現場BIM團隊為輔,由管控系統產品經理針對調研提綱詳細進行用戶需求調研(梁場各類臺座/梁節的編碼規則,輸出文檔的格式要求,詳細的工藝流程圖,具體的管理模式,橋跨的設計參數等),過程中現場BIM團隊負責跟蹤調研。
根據需求調研,制定了如下目標:
(1)平臺將對每個梁節的編碼進行管理,用戶可以使用、查詢梁節編碼。
(2)依據梁節編碼生成二維碼,并對二維碼進行管理,支持用戶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生產管理和出場管理,并且支持來訪人員通過手機掃描梁節二維碼查看梁節施工信息(如:梁節編號、施工班組、支座型號、接觸網基礎、聲屏障信息以及各主要工序驗收時間及負責人),實現不同角色掃描同一個二維碼顯示不同的面板。
(3)提供實時的廠區生產現狀3D瀏覽,可展示每天的生產進度狀態。
(4)可視化查詢與瀏覽。提供對每節梁的鋼筋、支模、養護、質檢等生產過程的記錄,該記錄將掛接到工程現場的BIM模型中,供用戶長期查詢、瀏覽進度管理的需求。
通過二維碼信息查詢及輸入能夠準確知道梁場的鋼筋綁扎數量、澆注數量、存梁數量、出場數量以及安裝數量。
信息管理的需求:能夠準確查詢統計到梁的綁扎時間、澆注時間、出場時間、安裝時間、生產負責人、混凝土標號、梁外形信息等。
梁場生產工藝復雜,牽涉流程較多,整個生產過程包括以下工藝:
(1)鋼筋加工
在本過程主要對進場鋼筋按照模型尺寸進行加工、截斷、折彎等工藝。
(2)鋼筋綁扎
鋼筋從鋼筋加工棚初步加工后進入鋼筋綁扎平臺,進行人工綁扎,按照模型綁扎方式進行綁扎。
(3)梁澆注
鋼筋綁扎完畢后,調制梁模具,進行澆注工藝。澆注完畢后進行初步養護。
(4)梁存儲
澆注完畢并進行初步養護的量體調往存儲區,等待出場
(5)出場安裝
根據模型圖紙,運往相應的區間部位進行安裝。
(6)制定開發方案
以產品經理為紐帶,開發過程中不斷同用戶進行深度交流,必要時產品經理再次深入現場,和用戶進行面對面交流。開發原則制定將確定的設計成果同開發進行交流,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任務,制定節點要求。在系統正式開發前根據現場調研確定的實現目標結合用戶的期望進行原型設計。首先進行簡單的初步設計加以文字說明,同用戶就初步設計進行交流,征求意見,然后對交互界面等進行詳細的溝通,確定最終的原型設計成果。并確定以下目標:能夠降低梁場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生產效率;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生產施工信息。
開發方案制定有:手機端開發可以應用手機對生產過程進行記錄,每當完成一個節點進行掃碼操作,準確記錄生產過程;PC端開發可以開發梁場生產管控平臺,能在平臺上記錄、查詢、統計梁場生產情況,與手機端相關聯。其開發過程如下:
(1)模型建立
(2)指導生產
通過以上模型可以對生產進度進行指導。
(3)二維碼的應用,能夠準確、快速、及時統計出梁場的生產情況,便于人力、資金調動,準確把握生產信息,提高生產效率。
(4)信息追蹤
通過二維碼技術能夠追蹤到每片梁的全生命周期的全信息,便于總結經驗,劃定責任。其使用過程如下:
1)梁節編碼管理
根據梁節編碼規則,對梁節進行編碼,建立梁節編碼與現場實體構件之間的對應關系,支持梁節的生產、出場管理;用戶可以通過編碼查詢梁節在梁場的生產與存放位置。
2)梁節二維碼管理
依據梁節編碼,批量生成二維碼;二維碼在現場、或梁片上定位后掃描,建立實物與BIM模型及數據庫的關聯關系;支持移動端應用。
3)生產記錄管理
支持用戶在桌面或移動端進行生產記錄管理;支持桌面端及移動端生產記錄查詢。
4)梁場生產進度管理
在線編輯月計劃,根據月計劃在線編制具體的生產計劃;每月實際進度與計劃的對比,數字加柱狀圖方式;時時生產現狀3D展示。
5)梁節出場管理
支持PC端及移動端掃描梁節二維碼進行出場管理,記錄出場信息;支持通過梁節編碼查詢出場信息。
4.1 平臺首頁
梁場生產管控平臺的首頁主要是展示了梁場生產的總體情況,其中包括:綁扎區梁的節數、制梁區梁的節數、混凝土澆筑階段梁的片數、存梁區節數、出場梁節數。
圖4-1梁場生產管控平臺首頁
Fig.4-1 Liangchang production control platform home page
4.2 生產進度管理
以往造價人員按照施工圖計算工程量的方式采購建筑施工物料,傳統的算量方式不僅工作量大,因人為失誤而造成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用量偏差過大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利用已有的BIM模型,導入QTM算量軟件實現工程算量,可以使工程量的計算更為接近實際工程用量。同時,結合施工模擬軟件,明確每一施工階段的材料用量、人力以及機械數量,將工程進度上傳至梁場BIM 4D信息化管理平臺。在梁場平臺中總進度計劃中查看每個時間節點的工程進度確定物料用量,通過數據接口提取分階段的物料清單,以表格的形式打印物料清單并提交給將項目總工分析清單是否合理。幫助管理人員做出最合理的決策,如無異議則通過審核,物料清單并錄入物料管理系統,確定采購計劃,對物料的進行分批采購。從現場施工進度與BIM模型生成的計劃進度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并預判下一個階段的工程用量,做好物料采購計劃。按計劃采購的方式有效規避了在不知道具體需求的情況下盲目采購而造成的浪費現象;避免了因大量采購物料引起的后續工程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使工程得以有序地按計劃進行。
另外在物料管理系統中建立商家數據庫,將信譽良好的商家錄入BIM 4D信息管理中,同時對供應商供貨質量、供貨能力、價格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為采購物料時供貨商的選擇做出了有力的依據,最終在BIM 4D信息管理平臺供應商數據庫中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保證所采購的物料質量。
梁場進度主要是梁節生產計劃的編制情況,編制完月計劃后便可以編制每天的梁的生產計劃,為每個梁節確定編碼。
圖4-2 梁場生產管控新建月計劃
Fig.4-2 Liangchang production control and new monthly plan
4.3 現場施工信息管理
現場的施工信息主要鋼筋幫扎胎位、制梁臺座、存梁臺座的信息管理。
圖4-3梁場生產管控平臺現場施工信息添加
Fig.4-3 Adding on-sit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of Liangchang production control platform
4.4 梁場臺賬管理
物料驗收的核心是信息透明化,結合廣聯達物料驗收系統,對入料車次稱重掃碼,由地磅稱自動記錄載貨車輛進場毛重和出場皮重,并計算出凈重以及對應車牌號,最終得出入庫材料的凈重。做好收發料明細臺賬(如圖4-4所示)、供應商供貨偏差情況分析以及原材料存發分析。收發料明細臺賬可查詢所有批次物料的入料出料時間,實際數量以及供應商;供應商供貨偏差情況分析可顯示超正差、超負差等情況,反映各個供貨商的供貨精度;原材料存發分析反映了物料庫存和所需用量,為下一階段物料采購計劃提依據,避免因缺少施工材料而造成延誤工期的風險。提取對應信息至梁場物料管理總平臺存檔記錄,實現物料驗收系統與BIM 4D信息管理平臺的對接,對分階段物料采購計劃在供貨商選擇、采購數量上提供參考依據。
圖4-4 梁場生產管控平臺生成施工臺賬
Fig.4-4 Liangchang production control platform generates construction ledger
4.5 移動端二維碼應用
給每節梁一個固定的二維碼,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獲取這節的全部生產信息,是梁場生產管控平臺信息輸入和獲取的主要手段,在梁節進入綁扎階段后,掃描二維碼就能獲取綁扎底座的信息,能夠將該信息和正在綁扎的梁節結合起來,綁扎完畢后進入澆筑階段,再講對應的澆筑底座掃碼,就將澆筑信息和該梁節結合起來,澆筑完畢后進入存梁階段,同樣掃描存梁底座即可固定該片梁的存儲信息。
圖4-5 梁場生產管控平臺生成二維碼
Fig.4-5 Liangchang production control platform generates QR code
生產完畢后,掃描該梁節的二維碼,就可以查看整片梁的生產過程。
圖4-6 現場掃描二維碼
Fig.4-6 On-site scanning QR code
圖4-7 手機端APP查看生產過程信息
Fig.4-7 Mobile terminal APP to view production process information
第五章 BIM技術應用介紹
5.1 施工前BIM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5.1.1 設計圖紙校核
本文碰撞檢查出圖紙63個問題。通過審圖,提前預判建筑構件之間的相互沖突和可視化溝通,提升了項目工作人員之間的協作能力,實現的效益主要有:
5.1.2 工程量統計分析
(1)應用目標
(2)應用指標
(3)應用方案
(4)應用過程
(5)應用效果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土建結構工程量進行了計算,采用BIM模型對工程量計算,改變了原來扒圖算量的老方法,迅速、準確、及時,在對許昌東站、永昌大道站的工程量計算中,應用北京中昌自主研發QTM軟件進行了工程量計算。
5.1.3 輔助鋼筋碰撞檢測
鋼筋模型是整個建模過程中工程量最大模型之一,但是通過鋼筋模型的搭建能夠清楚的發現鋼筋構件之間的關系,并能計算鋼筋量。圖5-1為搭建完畢的鋼筋模型,有效的避免了鋼筋構件之間的碰撞。
圖5-1 鋼筋BIM模型及現場綁扎情況
Fig.5-1 Reinforced BIM model and on-site lashing
5.1.4 4D進度模擬
4D進度模擬是一種通過BIM模型虛擬建造的應用,當構件與施工進度計劃掛接時,通過計算機能夠直觀的看到不同階段工程的進度,該項應用對把控工程進度,及時糾偏進度有著顯著作用。
(1)應用目標
進度管理BIM應用的主要目標是:
1)能夠實現4D進度模擬,通過4D進度模擬,能夠形象的看到在各個時間節點項目進度應該達到的情況,為準確制定進度計劃奠定基礎,防止進度計劃制定不合理。
2)能夠實現重點任務監控,一個項目的重點任務往往是進度的關鍵部分,抓住了重點任務的進度,才能保證整體進度,在本項目的BIM應用中,對重點任務進行監控,為實現整個項目進度把控奠定基礎。
3)能夠進行形象進度管理,在本項目中,能夠在BIM模型中實時看到整個項目的形象進度,各分部完成工程后,及時輸入綜合管理平臺,在綜合管理平臺上管理人員能夠即時看到項目的進度情況。
(2)應用指標
1)能對整個項目進行4D進度模擬,也能對分部、分項工程進行4D進度模擬,能夠按照時間點呈現進度情況,進度節點可以以任意時間段進行劃分,在BIM模型中能夠線性表現。
2)重點任務確定后,實現全線重點任務的在線把控,并能夠及時了解各分部的進度情況。
3)細化至各個構建都能在BIM模型中顯示,操作人員能夠準確對應輸入,保證與現場施工情況一致。
(3)應用效果
1)4D進度模擬(如圖5-2所示)很好的展現了項目在設定各個時間點的進度情況,能夠測定出目前進度計劃的合理性。保證工程施工按期完成。
2)重點任務監控(如圖5-4所示)管理能夠讓高層指揮人員鎖定工程中的重點難點,抓住問題關鍵,為保證工程按期實施保駕護航。
3)形象進度管理(如圖5-3所示)能夠準確的查看到整個項目的進度情況,防止錯報誤報以及工程進度不夠詳細,讓高層管理人員實時得到進度的準確信息,便于進度把控管理。
圖5-2 4D進度模擬
Fig.5-2 4D progress simulation
圖5-3 形象進度管理
Fig.5-3 Image progress management
圖5-4 重點任務監控
Fig.5-4 Key task monitoring
通過動態模擬本項目施工進度,可視化展示和驗證施工進度計劃,從而整體把控項目進度;并對比分析計劃與實際進度,輔助施工作業的順利協調和工期管控預警。
5.1.5 標準化工地交底
標準化工地建設一直是公司致力的方向,便準化工地是保證施工形象的重要舉措,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環節,采用文字形式進行約束不能夠直觀的看到工地布置之后的形象,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BIM模型布置標準化工地(如圖5-5所示),能夠很好的展示工地形象,解決了長期以來項目頭疼的問題。同時應用其他三維渲染軟件,制成動畫,更能夠很好的展示標準化工地的效果,并便于推廣。
圖5-5 標準化工地布置模型
Fig.5-5 Standard chemical layout model
圖5-6 標準化工地八牌一圖
Fig.5-6 Standard chemical map
圖5-7 標準化工地夜間施工
Fig.5-7 Standard chemical construction at night
5.2 施工過程中BIM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5.2.1 BIM+VR應用
(1)應用目標
BIM+VR:能夠應用BIM模型進行安全教育,能夠在BIM模型中進行實景漫游。
(2)應用指標
BIM+VR:對全題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對施工重點部位可以實現實景漫游,了解工程細節。
(3)應用方案
BIM+VR:采購VR硬件設備,將安全教育軟件傳輸至VR設備,讓相關操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基于BIM模型,通過UE4開發相應的實景漫游場景,讓項目管理人員能夠真實感受施工場景。
(4)應用過程
BIM+VR:建立模型→模型導入綜合管理平臺→導入進度計劃→分部工程管理人員輸入并設置重點任務→指揮部管理人員查看進度情況
(5)應用效果
BIM+VR:培訓500余人次安全教育,完成了梁場、施工現場等多處BIM模型至VR場景轉換,提高了施工人員素質。
BIM+VR技術能夠讓工程管理人員能在虛擬現實環境中漫游(如圖5-8所示),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建筑的細節信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更正。同時通過危險源的標識,能夠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工作。
圖5-8 現場人員使用VR設備漫游
Fig.5-8 Field personnel roam using VR devices
5.2.2 盾構管片智能化排布
該應用主要是利用北京中昌開發的盾構觀片智能化排布軟件,對盾構管片進行快速布置(如圖5-10所示),減少了設計人員的工作量,同時布置的管片準確、科學、合理。
圖5-9 盾構管片智能化排布路徑
Fig.5-9 Intelligent layout of shield segments
圖5-10 按照路徑智能化生成管片
Fig.5-10 Intelligent generation of segments according to the path
5.2.3 管線綜合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BIM的鐵路站房綜合管線及設備維護管理模式,這種管維新模式的總體思路是:利用Bentley軟件下的Bentley AutoPIPE建模平臺搭建鐵路站房綜合管線的三維信息模型,通過二次開發把監測監控技術、GIS定位技術及移動終端技術集成到平臺,開發工程管維的新系統,實現三維可視化管理工程維護的全過程,進而構建鐵路站房綜合管線工程管維的新模式。新的管維系統在網絡環境下運行,使用C/S架構,包含遠端和現場兩個部分。在新的管維模式下申報、登記、歸檔、審批、決策等維護管理全過程都能在網絡環境下實現,維護計劃和各級項目部門需要的報表由管維系統生成?,F場管維人員使用移動終端設備對維護過程中的重要節點進行采集,用表格、照片、視頻等一體化的方式來記錄日常維護情況,在網絡環境下上傳到管維平臺并提取關鍵節點信息與三維模型對接保持實時更新,進而將日常維護信息添加到三維模型中,整個維護過程更加可視化。當鐵路站房的維檢部門需要對地下管線工程進行抽檢時,只需在網絡環境下登入管維系統,在三維模型中點擊需要查看的對應管道構件或設備就可快速瀏覽到相關的管維歷史信息記錄,如果知道對應的構件或設備編號也可通過查詢項目編號、電子表單來查閱。管理部門人員不需要進入現場就可對現場的管維情況全方面把控。
新的管維模式集鐵路站房綜合管線及設備維護管理與BIM三維信息模型于同一平臺,可以通過預案模擬或多媒體的方式對管維部門的各級人員進行集體培訓或遠程指導,使相關管維人員能夠快速、低成本的掌握計劃中的綜合管線工程詳細信息、相關技術要求及注意事項,實現技術管理與人員組織機構的有機統一化、信息化。鐵路站房綜合管線工程的管維重點是鐵路系統中各級管線工程的設施,可實現各級設施與地下管線監管系統進行互聯,為相關監管監督部門實時提供管維的歷史記錄和工程運行狀態的詳細信息。同時管維平臺也可為鐵路管理系統預留相關接口,實現鐵路站房綜合管線及設備管維系統與鐵路綜合監控系統(ISCS)的無縫對接,為ISCS系統提供及時、可靠的參考信息,消除鐵路系統相關監控管理盲點。在新的模式下現場維護工作與遠程管理工作通過基于BIM的管維系統平臺無縫銜接,信息交互與反饋更加便捷直觀,大大縮減中間冗余環節,整個管維過程更加扁平化。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預計達到目標
利用BIM技術,針對機電工程的各專業管線位置進行深化設計布置,對各專業施工工序進行合理安排,有效的協調各專業的各項工作,滿足和落實設計、施工的各項規范要求,實現工程質量和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2)實施步驟
1)圖紙收集
圖5-11 在PW上圖紙收集
Fig.5-11 Drawing collection on PW
2)workspace定制
圖5-12 在workspace里定制部件顏色
Fig.5-12 Customize component colors in the workspace
3)創建土建模型
圖5-13 車站土建模型
Fig.5-13 Station civil construction model
4)確定管綜方案
圖5-14 梳理圖紙找出管綜問題
Fig.5-14 Combing drawings to find management problems
圖5-15 確定管綜排布方案
Fig.5-15 Determine the management plan
圖5-16 各參建方確認管線排布方案
Fig.5-16 Each participant confirms the pipeline layout plan
圖5-17 通過模型生成圖紙
Fig.5-17 Generate drawings from models
5)創建整合模型
圖5-18 創建整合模型
Fig.5-18 Create an integrated model
5.2.4 機電裝配式加工管理
工廠加工管理主要是對BIM模型進行深化,達到工廠加工的深度,能夠利用數字機床直接加工,減少現場切、割、焊。該應用實施后大大提高了安裝施工的效率,施工現場整潔有序,施工質量明顯提高,縮短了50%的工期,解決了5%的投資。
圖5-19 工廠化加工界面設置
Fig.5-19 Factory processing interface setting
圖5-20 工廠化加工現場
Fig.5-20 Factory processing site
圖5-21 風管、水管現場組裝
Fig.5-21 Duct assembly of air duct and water pipe
基于BIM模型生成風管、水管加工圖紙,構件加工依據加工圖紙進行集中加工。并對每個構件編號生成唯一的二維碼,運抵現場后進行模塊化安裝(如圖5-21所示)。
5.2.5 設備信息模型錄入
圖5-22 平臺設備錄入的入口
Fig.5-22 Portal device entry
圖5-23 設備的基本信息
Fig.5-23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vice
設備信息模型錄入主要是在建模過程中或者建模之后將設備信息錄入BIM模型的做法,并對設備進行編碼,生成二維碼,便于以后讀取查詢及數據傳遞及后期維護,方便運維階段信息整理查詢。
對重要設備進行運行維護信息錄入,如機電設備生產信息、維護周期和安裝時間等,可以在BIM綜合管理平臺中隨時調閱。
5.2.6 竣工模型交付
傳統的竣工模型都是有二維軟件制作完成并存檔,由于可視化不強,容易產生偏差和現場實際施工的結果對應不上。而采用BIM模型作為竣工模型(如圖5-24所示)交付則可以更加準確的反應施工現場,保證了資料的準確性。同時該類型的竣工模型可以直接拿來用于運維階段的數據使用,減少了運維階段的資金投入。
圖5-24 竣工BIM模型
Fig.5-24 Completion BIM model
圖5-25 竣工模型在平臺上的版本管理
Fig.5-25 Version management of the as-built model on the platform
在本項目竣工驗算極端,BIM工程師可以對BIM模型進行同步更新,檢查校核并維護,最終交付BIM竣工模型。
5.2.7 BIM+GIS技術
基于BIM+GIS的建筑工程進度管理系統平臺應用于建筑工程和其他工程領域,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和地理空間信息GIS技術先進性的體現,可以為工程管理提供一種全新的數字化、可視化、可量化的管理工具,同時也是推動工程管理從傳統的微觀管理方式向現代化、智能化、宏觀化管理方式邁進,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工程管理的針對性、有效性。
未來幾年乃至更長遠的時間內,隨著BIM技術的廣泛普及,與BIM+GIS相關的系統可以廣泛適用于智慧領域,所以,該平臺系統將在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隨著BIM技術和標準的不斷完善成熟,以及 BIM與新技術的不斷融合,我們有理由相信BIM技術會發揮變革性的作用
工程概況部分主要是通過GIS地圖反映整個項目的線路走向,臨近建筑及設施,各個站點的相對位置等信息,通過工程概況能夠對項目的基本情況有個感性的了解。
BIM+GIS是一種將BIM模型準確定位在地圖上的一種技術,在BIM模型中確定錨點,然后再地圖中找出相應位置,就能將BIM模型位置信息確定,BIM+GIS對項目的建設的準確定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圖5-26 綜合管理平臺BIM+GIS
Fig.5-26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 BIM+GIS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鄭許市域鐵路項目深入貫徹落實住建部信息化發展綱要和集團公司關于打造“數字鐵建”的規劃要求,將“互聯網+BIM”技術應用于全線的施工生產管理工作,使信息化工作達到了系統化應用,平臺化管理,數字化交付的目標。搭建了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本著“統籌規劃、資源共享、深化應用”的原則,結合現場實際,突出自身特色,以全線施工生產為主線、以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為重點,搭建資源整合平臺,促進信息資源共享。
在鄭許市域鐵路項目的實踐工作中,得到如下應用經濟成效方面的結論:
(1)GIS+BIM
1)基于GIS和BIM的工程進度管理平臺,提供數字化、可視化、可量化的管理工具,讓項目的每個參與者都能夠第一時間掌握項目的動態,及時作出準確的響應;
2)推動工程管理從傳統的微觀且分散性管理方式向現代化、智能化、集約化管理方式邁進,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工程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和數據的交互共享多條線間、跨部門協作和動態化管理。
(2)進度模擬
4D技術在項目中的應用帶來了巨大的效益,4D將進度相關的時間信息和靜態的3D模型鏈接產生4D施工動態模擬,可以將整個施工過程直觀的展現出來,實現施工作業流水的三維可視化,施工計劃的可視化使得項目管理人員在項目計劃階段更容易識別潛在的施工流水沖突,合理進行設備定位、現場空間資源分配等分析,更高效的與不同項目參與方進行溝通和協調,從而提高使用效率、縮短工期節省成本。
(3)管線碰撞檢查
48%碰撞發生在暖通與電氣之間,30%的碰撞發生在暖通與給排水之間,22%的碰撞發生在給排水與電氣之間;通過管線碰撞檢查給項目本身帶來以下效益:
1)直接成本:管道之間相互科學避讓,暖通給排水降低成本28%;
2)間接成本:生產效率提高、施工進度。
鄭許市域鐵路信息化工作本著“應用即落地,落地即見效”的原則,切實將前沿的科學技術,應用到施工的進度、安全、質量管理上,從而提升項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了施工管理的安全可視化、成本可控化、管理智能化、監測自動化的目標,推動工程管理從傳統的微觀管理方式向現代化、智能化、宏觀化管理方式邁進!